导读:本文解读 Nature Communications(2025)发表的“HCS-3DX, a next-generation AI-driven automated 3D-oid high-content screening system”,聚焦其系统组成、实验验证与对药物筛选/个体化医疗的启示,帮助研发团队快速把握3D类器官(3D-oids)高内涵筛选(HCS)的最新进展。
3D类器官(包含球体、类器官、肿瘤类器官与复合体)较2D培养更能还原体内微环境,但在生成、处理、成像与分析标准化方面长期存在难题;相关文献增长迅速,但真正使用成像型HCS的方法占比极低(约1%,其中明确用于3D-oids成像的仅数十篇)。
该系统覆盖从样本生成、AI预筛与转移、到LSFM成像与单细胞分析的完整流程。
1)成像效率:与传统“琼脂包埋+培养皿”方法相比,HCS成像板显著缩短总筛查时间(约48±7分钟 vs. 102±9分钟,样本量各10),且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。
2)规范化与预筛:在不同物镜下(2.5×/5×/10×/20×)测得的2D特征整体差异较小(多数≤5%),但低倍会影响周长/圆度等与轮廓精度相关的指标;5×或10×在速度与准确性间具较好折中。
3)模型异质性:同一协议由不同实验人员重复,也会产生显著大小与形状差异;仅依赖单张2D图像进行预筛,易在不规则类器官上造成误分或偏差,因此需要3D与单细胞层面的分析。
4)肿瘤-基质共培养的细胞比例与结构:对114个HeLa-MRC-5共培养类器官的单细胞统计,分别有约72/28/14个样本呈现“基质多数/肿瘤多数/数量相当”的比例分布;细胞数与体积3D呈显著正相关。
5)系统适用性:作者在单培养与共培养肿瘤模型上验证了HCS-3DX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的可靠性与有效性,适合药物筛选、个体化医疗与基础研究。
当前模型仍未完全覆盖更复杂的肿瘤微环境(如多细胞类型与ECM成分),成像时间点单一,难以反映动态变化;未来应进一步增强模型复杂度与时间维度分析。
HCS-3DX以“AI预筛+专用成像板+单细胞分析”一体化方案,显著提升3D类器官HCS的效率与深度,对加速药物筛选与个体化医疗具有现实价值。